校企地拧成一股绳 让共富花变成样板田
作者:徐菁晶 时间:2025-07-05 点击数:
近日,机电工程学院“同心筑梦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奔赴长兴县泗安镇师姑岗村,以“拾爱玫瑰”品牌活化为切口,以“长效共富为目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开展“高校智库+企业资源+乡村振兴”具体实践。
校企地三方联动,织密共富网络
机电学院社会实践团的“同心筑梦 玫好共富路——师姑岗村‘拾爱玫瑰’品牌活化项目”成功入围了由省社科联和省团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惠民乡村” 活动。作为全省60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高职队伍,实践团将在师姑岗村开展为期近3个月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不同于传统的单向帮扶模式,团队创新采用“校地跨界联合组队”机制,将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
“高校有智力优势,企业懂市场运作,乡村有特色资源,三者拧成一股绳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实践团负责人徐菁晶的话道出了团队的核心思路。这支由高校教师、企业导师、村干部和学校各专业学生组成的跨界队伍,打破了传统帮扶模式的壁垒。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师生们带来品牌策划、设计创新等专业能力;来自乡村文旅和产品设计行业的资深企业导师专攻市场分析与渠道拓展;师姑岗村的“玫瑰书记”刘爱琴与村民则提供一手产业数据与文化素材。
深挖品牌文化,赋能产业价值
在师姑岗村村委,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会议”正在进行。刘爱琴书记讲述着“拾爱玫瑰”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学生们则拿出调研问卷,围绕品牌定位、消费痛点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原来农户最头疼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让产品‘开口说话’。”黄哲男同学在驻村日记中写道。
队员们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村干部、股东农户、生产加工人员进行访谈,记录创业历程、种植故事、共富经历,重点挖掘“红色传承”“集体奋斗”的感人细节。走访当地及村民,收集师姑岗村红色和民俗文化故事。深入了解产品定位和销售困境,为下一阶段的包装设计迭代优化、主题化产品开发及品牌销售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我们期待‘拾爱玫瑰’不仅是师姑岗村的致富花,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田。”徐菁晶老师介绍。实践团将持续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化IP重塑+产品模式升级+内容矩阵建设+销售渠道破局+消费场景重构”的五维赋能体系,在师姑岗村的土地上描绘出 “玫好共富” 的新图景,形成校企地协同、跨界融合的新范例。




